股票加杠杆 讨论撤停本科专业,还请多看点“门道”
发布日期:2024-10-10 23:07 点击次数:139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只有深圳、武汉、成都和青岛四地持有当地身份证并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才能够通过网点或手机银行等进行购买,持有武汉、成都身份证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工银理财的养老理财产品,持有深圳身份证的客户则可购买建信理财、招银理财的养老理财产品,持有青岛身份证的居民可购买光大理财的养老理财产品股票加杠杆,单个投资者购买的全部养老理财产品合计金额不超过300万元。
作为第一只试点产品,招银理财此次首发的颐养睿远稳健产品的投资经理为混合投资部总经理张平昌,其所管理的卓远、颐养睿远稳健等系列产品业绩优秀并斩获多项大奖;其次,储备了各类优质资产,全力保障首发产品的竞争优势;第三,做了完备的产品细节设计,包含收益平滑基金等风险保障措施、定期分红机制等,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大学应当多一些责任意识,少一些“甩包袱”的习惯
文〡刘海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作为对大学教育的形象描述。在许多人眼里,大学师生往来无穷,唯有大学校园稳如磐石。在大学“流水的兵”当中,本科专业的创办与撤停,又何尝不在验证着这句俗语呢。
中央音乐学院日前发布公告,2025年将暂停音乐艺术管理、音乐治疗、音乐录音三个方向的本科阶段招生。此前,四川大学公示2024年拟撤销的31个本科专业点。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已有19所大学发布撤销或停招专业99个。
大学本科专业,不论是撤销还是停招,任何一个专业点的变动,都牵动着所在专业师生和家长的神经。毕竟,专业撤停后,教师的专业归属感没了,所在专业在校生的学缘根基被动摇,未出校门就没了“娘家”。对学生家长而言,专业的撤停或多或少关系到孩子的心态变化和未来的就业前景,也难免让他们揪心。
一所高校的本科专业撤停,就已是网络舆论关注的话题,成批量的本科专业撤停,引发的舆论关注自然更多。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一些高校撤停部分本科专业,网友出于个人的直觉作出是非判断,体现的是基于常识道德的舆论监督功能。而大学教育有自己的规律,开设什么专业,撤销或停办哪些专业,体现的是集体理性。
讨论撤停部分本科专业,舆论场的热闹自有积极的一面——通过舆论热议,让更多的高校认识到本科专业的调整非小事,需要综合考虑专业撤停造成的舆论冲击波。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看清楚专业撤停现象背后的“门道”,从而让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讨论撤停本科专业,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门道”值得重视。
首先,撤停本科专业折射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复杂性。高等教育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对于这种逻辑(规律)的认识不会一蹴而就,往往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每所大学的办学定位不同,办学理念有别,定位和理念影响着本科专业的取舍。
高等教育实践表明,并非所有的专业设置都符合大学教育的内在逻辑,跟风开设和跟风撤停,凸显出部分大学的迷茫状态。如果一所高校不知道自己适合办什么专业,习惯于“跟着感觉走”,就失去了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自主性。这种情况下,每撤停一个专业,都是在为自己无视教育规律“买单”。
其次,大学撤停一些本科专业,缘于创办新专业时缺乏不可行性论证。如果认识不到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认识不到专业设置的内在逻辑,就可能导致本科专业设置的随意性。有的院系负责人脑子一热,就忙着申请创办新专业,而看到同行撤停专业,自己也顿生“跟牌”之意。
不论是创办还是撤停一个本科专业,都需要科学的论证。科学的论证中,既包括可行性论证,也包括不可行性论证,在两个对立的论点之间,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决定取舍。不可行性论证的缺乏,让某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仿佛成了孩子“过家家”的游戏,个中教训值得汲取。
再次,大学撤停一些本科专业,表明办学缺乏应有的韧性精神。“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铸就大学,但大师并非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必然有自己的专业学科归属,只有百年传承的专业,才可以培育出专业领域的大师。
一些高校热衷于创办新专业,对于专业发展中一时遇到问题的专业,不认真把脉问诊,而是急着“甩包袱”。如此急功近利的做法,如何办出来学校的王牌专业,又如何孵化出自己的大师呢?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方面缺乏韧性精神,草率的撤停难免导致进退失据。
大学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需要先有能力办好已有的专业,而不是跟着“新潮流”随意增设或撤停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喜新厌旧”,不但办不好已有专业,也难以培养出真正有竞争力的学生。
大学应当多一些责任意识,少一些“甩包袱”的习惯。认真研究高等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用心用力办好每个本科专业,才是对高等教育、对社会负责任之举。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